当前位置:环翠区
首页
>教育领域>规划统计>规划计划
  • 索引号:123710024944605405/2024-06112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威海市鲸园小学
  • 生成日期:2024-06-22
  • 主题分类:
  • 组配分类:规划计划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分类:
  • 公开形式: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节点地区:威海市鲸园小学

威海市鲸园小学2023-2024学年度规划计划完成情况

时间:2024/06/22 10:36:24 来源:威海市鲸园小学 浏览次数:

本学期,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学期,我们继续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动力,唱响“指向育人目标,聚力课程统整,提升人文教育品质”的主旋律,“首批山东省大单元教学培育学校”、“山东省书香校园”、“山东省绿色学校”等重要成果不断涌现,环境优化天人合一,家校携手硕果累累,教育科研流光溢彩,可以说,我们满载一船星辉,挥手阔别旧岁!

一、立足“四经五纬十二岗”,丰盈“党建+”建设新格局。

我校继续以党建引领整体工作,秉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工作理念,深化“四经五纬十二岗”党建品牌的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十二个先锋岗”,把主题教育与十二岗品牌提质增效、教师培养相结合,以“四抓四强”推动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双轮并驱、融合发展。一是搭建学习平台夯实理论学习,本学期按照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的相关要求,我校党支部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具体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采取“集中+分散”的学习形式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学习活动共计12次。还深入学习了《党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推动党的理论入脑入心。二是促成果转换重实践运用,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献良策 解难题 建新功”等主题党日活动,将“学”“行”“践”“悟”有效结合。真实有效地开展活动,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站位,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强师德凝心铸魂,正师风潜心育人。

本学期,学校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做“四有”教师为标准,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目标,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暑假期间全体教师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培训,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每月进行一月一次师德师风专题培训,自开学以来,学校面向全体教师召开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8次专题培训。本学期与以往的师德培训相比有了三点创新举措:一是,师德师风与业务培训同轨并进。要求各学科分管会议开始前进行师德培训,帮助教师筑牢师德底线。二是,每月一次的电话随访或问卷调研。严格监督和检查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零容忍”。三是,开展了“用心沟通 爱心共育”全员家访活动,全校91名教师入户家访,遍及全体学生,家访学生1747名,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进行介绍,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沟通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提出培育学生的好方法与策略,并征求家长对学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我校家访工作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优化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深化学校内涵发展。

(一)课程建设

我校在上海方略集团课程专家韩立芬教授的指导下,对学校课程逻辑与课程结构进行反复论证,不断深化课程变革。

1.完善与育人目标相匹配的学校课程图谱

基于“人文教育”的哲学以及育人目标,从3个维度优化学校课程目标体系,建构融入“文化传承与创新”元素的“小鲲鹏”课程,包括小使者、小文人、小创客、小健将、小达人五个课程群。以“五小课程”统整三级课程,梳理融通每类课程的内部关系,从而让“涵养人文、创新体验、点亮未来”的课程理念真正落地,实现课程育人的价值。

2.完善与课程结构相一致的学校课程设置

继续完善“小鲲鹏”课程,一方面,保证国家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确保学科特色融入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保证校本课程与社团课程的特色化实施,且能依据学生需求动态更新,学校现有48门校本课程,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求。本学期教研中心组织了2次课程评选,数学团队的学科拓展课程——《生活中的数学》和德育团队校本课程——《知行家国》代表学校参赛,均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同时以小鲲鹏课程设计为基础申报的《全环境育人视域下“小鲲鹏”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经过区级、市级两级评选,成功立项为市级专项课题。

3.基于课程内容,完善校本课程纲要,保障  有效落实

校本课程纲要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提高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的能力,我校邀请韩立芬教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编制校本课程纲要的两轮跟踪培训,第一轮培训围绕“课程背景分析、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这七个维度开展实操式培训,边培训边修改;第二轮针对修改后的课程纲要开展一对一指导。每位校本课程教师都在编制课程纲要的过程中积极行动,提高了教师编制课程纲要的水平,助力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成效的提升。《鲸园笔记校本课程纲要》和《九星战将》课时教学设计,在山东省优秀课程设计研讨会上做经验交流,华师大朱伟强教授点评时说“立足学校百年发展史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和方法非常有借鉴推广价值。”

(二)课堂教学研究

以核心素养为核心,通过大概念引领,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以“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项目化”为锚点, 通过理念引领、骨干攻坚、创生范式、全面实践的工作链,持续推进课堂教学转型,让学科课程建设有逻辑地落地。

1.探索大单元教学集备行动路径。

作为首批山东省大单元教学培育学校,我校聚焦于大概念重构的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

(1)以先进理念搭成长阶梯。为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整合的教学能力,精准把握新课标相关理念,学校组织2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崔允漷教授领航指导的“新课标领航计划种子教师成长营”,为期六周的培训,集中线上学习6次每次都是到晚上9点,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模块学习,并组织教师亲赴上海参加线下学习。这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实操培训提高了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深度理解。

(2)集名师之力引项目研究。学校4个校级名师工作室,通过“课题开题-阶段研讨-阶段性研究成果汇报”等方式,带动课堂研究走向深入。如在区级课课题《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等课题的引领下,提升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力。语文、数学、音乐、校本分别在环翠区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会上做经验交流与展示课,获得与会专家充分的肯定。

(3)凝实施路径创研究范式。实施大单元教学的集备实施路径是“提炼大概念—表征大概念—转化大概念—落实大概念”。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设计是最为重要的,我们借鉴崔允漷教授提出的目标叙写的“三问法”表征大概念;而目标设计中大概念的提取又是重中之重,我们按照标准解读、教材分析、学情调研提炼大概念。在山东省中小学大单元教学实验培育学校区域教学研讨会上,我校做《大概念统领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探索》的经验交流。

(4)融人文课堂助素养生长。把大单元备课的理念落实在以人为本的“人文课堂”教学范式的实践研究中。“人文”课堂教学模式包括“课前预学-课中研学-课后展学”三大教学环节,以及相应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在青年教师大赛中,青年教师宋涛、刘佳璐老师代表数学、语文团队参赛,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科学团队彭媛媛老师执教以来第一次参加区赛课就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老师们积极把自己探索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在同研成果评选的过程中,提交的17篇成果,一等奖9篇,二等奖8篇;艺术体育学科优秀课程资源评选中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

2.建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经验模式, 提升学习力。

(1)在理念学习中夯基。作为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我们开展的《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跨学科课程构建与实施》项目,经过申请、答辩环节,被确定为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山东教科院邀请的专家团队对项目团队进行两次面对面指导。正是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我们对跨学科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2)在课题研究中攻坚。项目化学习骨干研究会,借助两个省级项目化课题和一个市级跨学科项目化课题的研究开展项目化学习研究。市级课题《小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课程构建的行动研究》顺利结题,《小小营养师》跨学科案例被推荐参加省级评比。

(3)在反思革新中完善。借助大单元教学把不少于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入到国家课程、拓展课程、项目化学习中,不断完善三类课程统整一体化实施的行动路径与有效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力和学生的学习力。下学期我们将重点落实这项工作,把具体的实施时间写进教学计划。

四、德育工作无浅处,笃行致远润无痕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以山东省全环境育人规范校为抓手,建立健全“课程+”全环境育人工作机制,通过打造优质育人团队、夯实思政阵地、挖掘校园隐形育人功能等多种举措完善学生评价机制,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圈,使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一是,打造优质团队。通过专题式培训、梯级式培养、多维评价的策略,建立以修促行、以赛代练的班主任管理体系。在专题培训中,围绕“家校沟通、心理健康、偶发事件的处理”等话题,由校级骨干班主任、环翠区家庭教育骨干讲师进行了主题对话式培训;我校市名班主任培养人选张健老师借助市级立项课题《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韧性的实践研究》做专项培训;此外,借助社会资源开展法治、心理、家庭教育等专项培训,邀请律师、心理专家、家庭教育、环翠区心理健康教研员、家庭教育教研员做客鲸园,对全体班主任进行专业化引领;梯级培养,即针对不同级别的班主任(青年班主任-优秀班主任-资深班主任)给予不同的指引和支持。组织青年班主任观摩优秀班主任的班级文化建设,请资深班主任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经验分享。短短一学期,新班主任冯丹迪、刘佳璐、王春月等几位教师就表现出了不俗的管理能力,其中冯丹迪老师,班级的展板文化处处彰显学生的个性风采,撰写的心理同研成果荣获一等奖。资深班主任毕小丽、丛冬梅、刘萍老师,从未因自己年龄大而懈怠工作,每天清晨进班最早的是她们,呆在班级里时间最长的也是她们,孩子们不会值日,就手把手教;犯错了就耐心细致地引导;面对特殊学生,姚萍、宫莉莉、阮笑旭、夏新芹等老师,倾注了所有的爱心与智慧,与家长期高效的沟通,给学生“私人订制”的激励,为其创造各种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温暖的氛围中,逐渐找到了自信。在优质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班主任的管理意识,提高了管理水平。

二是,夯实思政阵地。本学期以“爱校园”“爱家乡”“爱祖国”为目标,重新梳理“校园发展史、威海党史、中共党史”三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开发了《知行家国》系列学本——《鲸园笔记》《威海印象》《祖国赞歌》。班主任通过每周三晨会和每月一次的班队会,采取“寻史-探今-畅未来”进阶式主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家国情;教师层面,针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了校史解说链,进行了6期“彩虹桥”家长学校培训;学生层面,开展了“红领巾宣讲团”成员评选以及“同心迎国庆 共抒爱国情”思政演讲比赛;有24名思想素质过硬、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当选为首届“红领巾宣讲团”成员,我校五年级一班周雨辰同学被评为“威海市红色讲解员”,3名学生获市级“红领巾奖章”三星个人称号,我校还荣获了威海市“红领巾奖章”三星大队称号,1支中队获市级“红领巾奖章”三星中队。校外思政指导员颜世民、党性教育基地红色讲解员李翠翠,分别在不同节点为学生带来了海洋国防知识和信仰力量的精彩宣讲。此外,节日期间,各班还开展了“寻访红色印记”的研学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由“骨干教师、校外专家、学生代表”三方力量开展的思政活动均达百余次。

三是,挖掘校园隐性育人功能。通过“两馆六空间一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行走中学习成长。“两馆”即让24名“红领巾宣讲员”和5名思政教师先锋,实地宣讲校园史、诠释家国情。“六空间”即通过“我是鲸园小使者”,“我是家乡代言人”、“我是祖国接班人”三项主题式项目化研究,开展了“特色班风、美德少年、劳动达人”三项活动的评选。“一书院”,即遵循五育并举理念,顶层设计评价机制,制定《鲸园小学习惯养成教育评价方案》,设计不同学段的《成长护照》,以及不同学科的鲸园激励章,以学期为节点,评选出五个领域的“鲸园小使者”,通过鲸园书院,进行作品展示、“小先生”宣讲,让不同领域的特长生都能在鲸园书院找到自信。本学期,我校花费一万多元为学生定制《成长护照》,孩子们将每一个小激励章、获得的每一份小喜报都视若珍宝,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进取心,奋勇向前。

本学期,我校还承担了2次区级交流研讨会,邓爱静、陈欢、张健老师在家庭教育研讨会上做了交流,阮笑旭老师在区级心理研讨会上做了经验分享;在环翠区首届心理健康基本功大赛中,张健老师荣获市级二等奖;陶胜楠的家庭教育案例获区级一等奖,王小静老师的班会案例获省级优秀奖;学校获评“070防欺凌工作”试点学校并担任理事单位。

四、聚焦艺体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艺体团队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秉承多元化培养的艺体教育理念,聚焦学校育人目标与艺体学科核心素养的互通点,在优化课程体系、变革学习方式、实践全程发展性评价三个层面深化艺体教育改革,在学校“小鲲鹏”总体课程体系下,形成“国家课程—学科拓展课程—校本特色课程”的为框架的艺术“小达人”、体育“小健将”艺体教育课程体系。

音乐学科根据学生的特点,研究京剧拓展课程,分别从走进京剧到生旦净丑梯次化对学生进行拓展课程的学习。音乐教师利用教研会时间共同研讨,开发编制京剧学本,对学生一至五年级学生进行梯次性培养。美术学科重点围绕区教研中心美术教研员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切入点、三项重点工作”的年度工作要点,以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发和实施为中心,以有效开展组内教研和集体备课为切入点,以学科活动和各类比赛为载体,重点立足美术课堂教学,推进特色拓展课程体系的持续完善,特别是创意剪纸、生活剪纸、儿童漫画等课程,已探索出一条有梯次、有递进的系统课程体系。体育学科针对“习惯培养、家校协作、体质健康”三个方面进行了整体规划。学期初,开展了以培养学生常规习惯为目标的军训,为期两周的军训让老师们晒黑了皮肤、喊哑了嗓子,尽管大家吃尽了苦头,但我们能看到,孩子们在汇报表演中展示出别样的风采与精神风貌;学期中,学校围绕“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核心目标,在紧抓课间操、大课间质量的同时,积极拓展家校沟渠道,通过邀请家长入校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增加亲子运动时间的同时尝试逐步转变家长观念,体育节上占据1/4时间的亲子项目、以足球队为试点的周末亲子足球赛都为家校协同育人提供了初期尝试的经验积累;学期末,在诸多活动条件不便利的情况下,学校开展了冬季主题健身活动,平日里运动参与机会较少的“小胖子”也有了自己的展示自我的机会,运动参与基数的扩大让班级凝聚力在活动中得到明显提升。

正是这种特色活动常态化,持续发力的工作态势,促进学生艺体素养的不断提升,在艺术、体育学科素养检测监测中音乐、美术学科成绩优秀,分别区直学习第一名和第二名,在学生全员国家体质检测中,学校及格率达到90%,优良率达到40%。我校舞蹈比赛荣获区舞蹈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足球队创历史性新高斩获男女双冠,乒乓球队则以三四年级小将为核心参赛,获得男女团体总分第三名的成绩。

五、精细化后勤管理,助力人文品质提升。

本学期午餐全部做到师生同餐,所有班主任全程在教室里组织学生分餐、添餐、收餐,每天陪同孩子们一起吃饭,给予孩子贴心的服务和温暖的关爱;搭班老师则全力当好班主任的好搭档,为了保证孩子们的饭菜温度和口感,总是第一时间先到教室协助班主任做好分餐、添餐工作。本学期,每班分别有一名家长代表进入班级陪餐,当陪餐家长看到班主任和搭班老师为孩子们所做出的贴心服务和辛苦付出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家长陪餐满意率100%。

六、改善上下学方式,筑牢安全防线

几年来,为了做好上下学期间的秩序管理,学校经过前期调研、精准把脉,延长停车点,分散人流车,全远参与,多点守候,培训演练,形成共识等多项举措,筑牢校门口的安全防线。无论酷暑寒冬,无论风霜雪雨,校门口的值班领导,5个家长等待区、6个执勤点的护学岗老师们一天三个时间段都能坚守岗位,无怨无悔;班主任老师每天放学都会将学生护送上天桥,确保孩子能安全交到家长手中;保安人员引导车辆提前靠右边有序行驶至停靠点下车,协助孩子们开关车门,大大节约了下车时间,也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赞誉。学校获评教体系统“满意在威海”先进集体,优秀事迹在威海教育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


                                                                                                                                                                                  威海市鲸园小学

                                                                                                                                                                                      2024年6月

我们期待与您沟通,也欢迎您将此文分享

如果您想让更多人的读到此文,也可以点击上方的分享。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与我们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