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北竹岛小学特色发展的第10个年头,这一年,借助纪委巡察整改契机,学校围绕规范+特色,传承+创新,反思梳理原有经验,聚焦省市区专项要求,积极思考下个阶段的方向和思路,蓄力出发。
一、组织引领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完成新一届党支部的换届补选
2024年,威海市北竹岛小学党支部完成党支部的补选,刘昌晓当选支部书记,孙亚敏为组织委员,仇伟静为宣传委员,新一届支部班子将继续围绕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快乐成才而努力。
(二)做好党支部组织管理
党支部通过每月一次的理论学习,认真研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通过三重一大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做好学校科学决策,通过任职谈话、廉洁谈话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用严谨的工作作风、端正的工作态度提升支部形象。
(三)提升党建品牌
本学年,党建特色积极申报环翠区3A党建示范点,围绕党建品牌,认真开展三会一课,组织志愿者活动。
二、特色发展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以“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实验校”“山东省智慧教育项目”研究为契机,延续情境教育和AI智课成果,围绕小组合作、情境课堂、拓展课程等项目点状突破,借力2024年赛课等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审辩式思维培养策略——做优“三段式”,学会小组合作
审辩式思维培养就是要给学生一个会思考、能判断、有主见的大脑,拥有审辩式思维态度和技能。小组合作学习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学校从“课程、流程、进程”入手,打造学习生活新样态。
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凝练出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模型。通过模型,学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和策略,通过金牌小组的评选,激励学生积极融入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比一比、小组合作金点子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指导水平。
2.教学改进反思策略——用好“两工具”,着力实证教研
学生课堂生活质量如何,必须基于实证进行。学校充分利用“评价量规”和AI智课大数据,研发教学改进反思策略,不断改变学习样态,实现课堂生活的专业蝶变。
今年,学校将完成学校12间智课教室的软硬件升级,升级后的智课平台会更聚焦教师的课堂习惯,如教师的优质提问、教师的个别辅导、教师的口头禅等,通过“评价量规”、“大数据”两大策略的研究,形成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技术动作”——创意挑战任务、思维可视图表、联系与想象、现场赛事指导、对话与链接……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方法可用,有流程可依,有效改变了课堂生态,个性化学习成效初步显现。
3.教研组单元集备策略——巧用“学历案”,勾连知识网
大单元集备的研究在今年持续深化,研发232集备模型,通过2轮备课、3说模型、2层评价让集备可视化。基于单元集备的课例走向知识结构化,课堂走向深度、广度。
今年有优质课、一师一优课、开学第一课、同研成果等多项赛事,且全部指向单元集备,我校也取得了诸多战绩。数学、劳动优质课获得市级一等奖、三等奖,语文、科学、音乐、安全等优质课获区级一、二等奖。开学第一课我校全部获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区第一名,一等奖总数位居全区第8名,城区学校第4名,名列前茅。李佳晨、宋鲁湘、焦双双先后执教公开课,彰显了单元集备的团队力量。
三、五条主线 德育花开有声
(一)传承习惯养成,细化“四礼工程”。
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辅助监督管理作用,每天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定时、定岗执勤外,及时将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班主任,将问题缩小。每周及时汇总考核,评选星班级,每月评选出卫生、纪律优秀班集体,实行“星星表彰”制度,定期评选“四礼之星”以此来激发师生努力规范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周将考评情况及时上传到班主任群,尽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让老师们也能横向、纵向比较,以便及时整改问题。
(二)加强少先队建设,助力全面发展。
1.完善组织建设。着力完善组织建设,通过夯实少先队员队伍建设,为少先队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开展分批入队:建队日前夕,为二年级预备队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队前教育,激发队员的荣誉感;二是定期组织大队委例会,总结少先队工作开展情况,制定活动计划,培养小干部的责任心,鼓励其积极进取,为队争光、为学校尽责。
2.主题活动引领。全面优化少先队工作环境,为队员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成长平台。利用开学典礼、抗日战争纪念日、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中秋节、国家宪法日、国家公祭日等纪念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活动,让队员们潜移默化地浸润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三)开发心育微课,打造知心团队。
1.知心团队。间周一次的知心团队成长营,让一批班主任先成长起来,专业的支撑不仅能缓解班主任的管理焦虑,更能加强师生沟通,排忧解难。
2.个案辅导。通过指导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本班学生进行团体的心理辅导,对特殊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做好谈话记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3.心灵对白。以“心理晴雨墙”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的心灵对白,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4.心育微课和情景剧。本学期开发了数十节心理微视频,各级部编排了心理情景剧,优质资源供师生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其中录制的心理微视频《我们都是好孩子》获区二等奖。
(四)构建融合项目,探索劳育新路径
学校依托“百草慧探”特色劳动课程,聚焦“学科融合”,以“融趣童年、融入项目、融合生活”为劳动实践目标,努力挖掘课程中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价值。围绕中草药,以“识—探—颂”为学习主线,优化多元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内涵,架构融知、融行、融评于一体的主题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方式。我校的课程实施方案在区级学科培训中进行交流展示。
本年度我们主要开发了节日美食、中草药探秘之旅、中草药家庭养殖、百草展销会等项目,系列劳动项目将知识学习、劳动实践、中医文化传承等有机整合,引领学生深入探索中草药领域的奥秘,挖掘中医国粹的文化智慧,多维度培养了学生“健康+”劳动素养,实现了五育并举、融合共生。
(五)家校联手,拓宽育人渠道
1.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家校合作。一是推送家庭微课,提升育子理念。二是借力“开放日”“进课堂”契机,畅通家校沟通渠道。三是开展亲子研学,转化亲子关系。四是社区宣讲,传播育子理念。五是评选最佳合作人,宣传表彰典型。
2.注重教师成长,形成育人团队。结合区教育局家庭教育成长团队模式,打造我校的家庭教育导师团队,共读一本书,共研一个案例,提升家教水平。本学期我校承办了区级家庭教育现场会,李洪敏主任做了典型经验交流。
四、多个维度,营造和谐育人生态
(一)安全保障:让师生安心
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演练,像消防安全疏散演练、防踩踏安全演练、消防安全疏散演练、安保应急处置演练等。每次演练做到有部署、有计划、有照片、有总结、有提升,在每一次演练中,提升了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师生安全应急能力。
(二)食品保障:让师生放心
今年暑期,我区完成了全区中小学食堂的自营和管理,在上级的指导和监督下,我校顺利完成食堂财务、管理的各项交接。我校将食品安全视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从多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致力于全校师生提供营养、安全且令人满意的餐饮服务。
1.双重把关,筑牢食堂管理根基。在食材采购方面,米、面、油、肉、蛋、调味品及鸡产品、奶制品等大宗食材都由市教育局招标的八大类供应商提供,学食堂管理员每日检查食材的新鲜程度和品质,查看食材的检测报告,检查过程录视频,全力把好食材的质量。学校每日全程监督从原料验收到加工过程到用餐后清洁消毒工作,对供货商和劳务公司的服务进行每月考核打分。
2.学校食堂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原则,在膳食经费管理中,我校制定了食堂财务管理制度,食堂财务管理实行法人负责制,成立了由校长、主任、会计、出纳、物资保管、家委会、劳务服务公司主管组成的膳食经费管理小组,对食堂收支监督管理。食堂财务单独核算,对食堂每月收支和原料采购公示。
3.加强宣传,提升满意度。学校食堂实行明厨亮灶,师生同餐,每周定量的营养食谱的按时公示,完成每日的食堂管理自查,每周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总结,校长每月食堂管理的调度。组织校领导、教师陪餐、每周的家长陪餐,每月问卷调查整改,完成冬季餐食的保温管理等,能够保证师生吃得放心、吃的健康。
(三)艺体活动:让师生开心
1.艺体课堂,保证质量。艺体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关于单元集备、小组合作、课标解读等各项培训,确保跟上教育发展步伐。通过常态听课、课堂达标,艺体教师都保证了较高的课堂质量。在今年的艺体课堂抽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2.艺体活动,保证效果。从四月份的综合运动会,五月份的美术创作周,六月份的艺术展演,到九月份的军训,十月份的红歌传唱,十一月份的体能运动会,全校师生默契配合,让北小学子在各个舞台都能精彩绽放。
3.艺体训练,保证实效。艺体团队12位教师,承担了国画、科幻画、黑白画、篮球、乒乓球、田径、合唱、器乐等多项训练任务,今年我校篮球获得男篮区级第三名,女篮区级第二名的优异成绩,美术获得科幻画一等奖,合唱获区二等奖,器乐获区二等奖。
一年的努力,我们在行进中留下了坚实而闪光的足迹。
学校层面:成为威海市教育教学改革市级实验校,并立项市级课题,撰写的数字化赋能案例获山东省二等奖,代表环翠区在华中师大数字化转型调研中进行经验交流,在环翠区教育质量提升研讨会上做经验分享,编程技能抽测在区26所小学中获得第一名,承办了环翠区集体备课现场会并做专场展示,承办了小学语文、数学优质课。
教师方面:在“一师一优课”评比中,王婷婷主任获市级一等奖,徐兴波老师获市级二等奖,丁伟主任、周修萍老师获市级三等奖,王蓓蓓、于敏等7位老师获区级二等奖;仇校长执教市级“名师辅导讲堂”网络示范课;孙小婷老师在区级优秀课件大赛中获二等奖;焦双双老师在区信息化应用成果推进会上做经验交流。9月份的开学第一课评比中,于亲杰、刘雪艳等14位老师获区级一等奖,阎晓晴、滕琳琳等21位老师获二等奖;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仇校长、丁伟主任分别获市级一等奖、三等奖,王晓飞老师获得区级一等奖,丛玲娟、刘家宏、阎晓晴、连娇玥四位老师获区级二等奖;在环翠区组织的拓展课程评选活动中,宋华敏、于敏等四位老师获二等奖;谷昀、吴英、张晓三位老师在区心理情景色剧中获得二等奖;夏斌、戚春晓、王明红、徐兴波四位老师获环翠区优秀实践教学成果奖;12月份,宋鲁湘、焦双双、李佳晨3位老师执教了区级公开课;陈菲菲、宋军华等6位老师的文章先后在《环翠教育》发表;在威海市“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主题征文作品展示活动”中,丁伟主任、陈菲菲、许田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徐兴波老师获区“优秀裁判员”荣誉称号;连娇玥老师获山东省“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在区科技节中,焦双双老师辅导学生参加比赛获得市级一等奖的好成绩,吴英老师辅导学生获二等奖,焦双双、刘家宏老师辅导学生获市级三等奖,丛明会主任、于华丹、段晓静、袁锦荣等老师辅导学生获区一等奖,刘家宏、焦双双老师辅导学生获区二等奖。
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碎片化、浅层化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将着眼于学生未来之幸福,社会未来之需求,秉承初心,为耕种者育土,为远行者铺路。让想得到的教育,成为看得到的风景!